國立台中圖書館演講匯整﹙下﹚
疼痛的治療
各種疼痛治療的理論,治本的方式是去除造成疼痛的病因,但若疾病是難以治癒的慢性疾病,可透過遮斷傳導疼痛途徑或是提高疼痛閾值,改變疼痛的反應等方式進行治療,從中我們可了解,疼痛治療的目標在於消除疼痛與去除病因,治標加上治本雙軌進行,透過疼痛治療降病患的疼痛,改善病患免於疼痛折磨的生活質量(QOL)。
在此,提供一般民眾經常遇到的疼痛問題處置作為參考,常見的運動傷害所併發的急性疼痛可透過"RICE+OTC"方式處理,就是Rest(休息)+Icing(冰敷)+Compression﹙壓迫﹚+Elevation(舉高)+OTC(非處方用藥),民眾遇到類似的狀況可彈性運用,緩解急性的疼痛。
另外,很多人一發生頭痛就會猛吃「普拿疼」,「普拿疼」是排行榜名列第一的非處方用藥﹙OTC﹚,但是大部分人卻不知道長期每天服用2顆以上,就要注意肝、腎功能,8~10%的腎衰竭與過量服用普拿疼有關,而且很多酒後頭痛不適的民眾會自行服用「普拿疼」,這是相當危險的,基本上喝酒超過3杯時,就不宜服用「普拿疼」,否則有引發猛爆性肝炎的危機,同時建議,服用「普拿疼」後,要多喝水。
目前,國內對於癌症疼痛並未全面重視,很多癌症疼痛未獲得妥善的處理,主要的原因在於,國內的疼痛評估未盡理想,而且很多病患視疼痛為理所當然,不會主動告知醫療人員疼痛問題,還有很多的病患本身沒有意願使用類嗎啡藥物,不少醫師也沒有積極以處方類嗎啡藥物,為病患解決疼痛。
疼痛治療使用的止痛藥,有中樞性止痛藥、末梢性止痛藥及輔助性藥物等,止痛藥物中受到矚目的鴉片,與賓拉登一樣都是阿富汗的名產,很多民眾對於類鴉片藥物有很大的誤解,誤認類鴉片藥物會出現呼吸抑制、成癮性及耐受性(抗藥性)。其實,類鴉片藥物用於止痛的效果相當好,在急性疼痛方面有大於九成的成功率;癌症疼痛則有7成至9成的成功率;非癌性慢性疼痛約有4成至5成的成功率。
除了類鴉片藥物,疼痛的輔助藥還有抗癲癇藥、抗鬱劑、類固醇、肌肉鬆弛劑、抗心率不整藥、K他命及其他等,此外,相當特別的是,使用安慰劑效應,約有1/3的人有效用。
治療疼痛是相當專業、謹慎的醫療,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WHO3階梯式止痛準則,分為3階段,自1986年適用範圍在癌症疼痛,依疼痛持續或增加,而逐層增加嗎啡類藥物種類,並由弱效嗎啡類藥物逐漸提升為強效嗎啡類藥物,直到癌症疼痛消失。近年,非癌性疼痛也在近年開始適用WHO3的止痛準則,協助病患解除重度疼痛。還有一種被喻為止痛的第四階梯的「脊椎內嗎啡注射療法」,也受到肯定。
大部分病患對於止痛治療,最擔心的就是副作用問題,止痛藥的各種副作用依末梢、中樞及輔助藥等種類而有所不同,主要是會造成肝、腎及腸胃功能的障礙,頭痛藥會出現頭痛反彈作用、管制藥品會出現中樞神經興奮或是抑制狀態等影響。
大家最關心的問題,還是如何尋求療效高、副作用最低的治療,我們常見的非藥物性疼痛治療相當多,例如:通電治療(TENS)/針灸、復健(冷、熱、水、按摩、有氧運動、溫泉等療法)、心理放鬆(深呼吸等方式)、光線刺激,還有最近相當流行的芳香療法、音樂療法,還有其他各種自然療法等。
在疼痛科最常使用到的止痛方式就是「神經節阻斷術」,神經節阻斷術是針對交感神經節、腦脊髓神經或是神經節附近使用注射藥物等化學方法,注射點有脊椎麻醉、硬膜外麻醉、脊椎傍神經遮斷、神經幹或神經叢遮斷、浸潤麻醉及皮膚表面麻醉等方式,另以加溫及冷卻等物理方法,都可達到遮斷神經內刺激傳導功能的診療技術。
廣義的神經阻斷術有神經截斷(Neurectomy)、透過高溫或者低溫的物理性方式阻斷以及以肉毒桿菌A注射等,神經阻斷術的種類有3種,包括有腦神經阻斷術、脊椎神經阻斷術及交感神經阻斷術,在疼痛治療上運用相當廣泛。
我們再進一步分析神經阻斷術的治療原理,人體因外傷、疾病及心因性問題導致疼痛的同時,在知覺神經反射方面,會出現肌肉僵硬、運動受阻、關節周圍組織纖維化而導致功能障礙;在交感神經反射方面,則會出現血管痙攣而引發細胞組織缺氧,造成浮腫而導致功能障礙,神經阻斷術運用的原理就在於阻斷疼痛、肌肉痙攣、缺血、致痛物質這個循環通路。
在臨床上,以硬模外腔注射對於緩解急性疼痛的臨床應用相當廣泛,有:外傷或是手術引發的疼痛、膽道或輸尿管結石(Colic)、神經系統病變引發的疼痛(如:皮蛇、椎管狹窄、坐骨神經痛、壓迫性骨折)、虛血性疼痛(如:末梢血管阻塞、心絞痛等)、產痛及癌症疼痛等方面的疼痛。
而神經阻斷術的使用是將麻醉藥物透過注射的方式介入性的治療,可說是兼用了手術治療及藥物治療,一般民眾經常發生的疼痛問題,肌肉使用過度的疼痛(Repetitive
Strain Injuny 簡稱RSI)相當多,例如:網球肘、腕隧道症候群、高爾夫球肘、肌鍵炎、滑囊炎等。此外,電腦族症候群(Visual
Display Terminal 簡稱VDT)近年來相當流行,主要症狀有:眼痛(乾眼症)、頭痛、頭、肩及手部酸痛、肌肉使用過度的疼痛等。
女性分娩時也要面臨深度的疼痛,一般所使用的分娩減痛法,有神經阻斷術、吸入笑氣、通電刺激(TENS)/針灸、拉梅玆(精神預防性無痛分娩)等法,此外,關節炎很常見,退化性關節炎約佔總人口數的9%、類風濕關節炎約佔總人口數的1%,痛風也是現代人常見的疾病。
疼痛治療在最近20年的發展上,所使用的治療方法相當多,諸如:脊椎內嗎啡等藥物注射、低能量雷射(光線刺激療法)、新型消炎藥(COX-2)的開發、脊椎內植入電極,通電刺激、脊椎內輸藥系統的植入與灌注、"先行麻醉"的概念、肉毒桿菌注射療法、高頻熱擬療法、基因療法等。
其他緩解疼痛的方法還有:催眠、仰天大笑、放鬆、養神(meditation)、疼痛部位的按摩、轉移注意力、運動等,都可以提供參考。治療方法中,值得一提的是雷射治療及光線療法。
「雷射」用於慢性疼痛能夠降低疼痛有效率(減少疼痛50%以上視為有效)相當高,根據日本方面在1998年的統計如下:類風濕關節炎達
90%、運動傷害達70%、骨質疏鬆症及退化性關節炎約在67~75%。
「光線療法」以光線照射患部具有緩解疼痛、改善血行(消腫、消炎)、改善神經麻痺、促進創傷治療、促進生理活性物質的產生,光線療法以光線照射不痛不癢,無副作用,而且效果比物理治療好,病患滿意度高。
在日本相當流行吃豆類,日本人認為吃豆豆可以減痛,而且也有人推測這也是日本女人長壽的秘訣。同時,要提醒癮君子注意,抽煙對於疼痛是百害無一益,尼古丁會造成血液循環惡化、降低抗鬱劑血中濃度,並升高疼痛指數,所以有疼痛問題的民眾最好要拒煙。
疼痛讓人痛苦難熬,疼痛治療必須符合情、符合理,更要符合法,病患本身積極要求疼痛治療,醫護人員也要積極治療疼痛,不管是醫護人員或是民眾都要有最新的拒痛觀念:「免於疼痛是病患的權利,也是基本的人權」。
要強化國內醫療對於疼痛治療的條件,需有相當的條件,必須獲得醫院的支持、良好的醫病關係、充分的資源、充分的評估、執行者具有一定的水準,必要時,還要有科際間的合作,麻醉科、放射科、各科專門醫師、藥劑師等,甚至是病患本身的配合及其家屬支持,形成一個專業的除痛隊伍,才能夠成功為病患去除疼痛。
經過對疼痛問題的探討,疼痛不管是醫療界或是一般民眾都是相當重要的課題,了解疼痛、解開對疼痛治療的迷思,理性面對疼痛,接受疼痛治療,才能確實解除疼痛纏身的難題,走出高品質的醫療道路來。
|